新疆舞剧

Hand Tour Community

本地人的“歌舞之乡”

作者:东贵随感杂技   来源:来源于网络   发布时间:2019-06-19 13:15:30

 新疆素有“歌舞之乡”的美称,只要你踏上天山南北辽阔的土地,你都会时时被那清晰的音乐节奏和那翩翩的舞姿所陶醉。假若你正好遇上兄弟民族的节庆喜日,那节奏明快的阵阵手鼓和清亮动听的唢呐声,更会把你引进群情炽烈的歌舞盛会,以致使你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的节拍而手舞足蹈。此时,你不能不发出肺腑的赞叹:歌舞之乡,名不虚传!新疆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艺术,尤其是维吾尔人,自古以来就是人人能歌善舞的民族。

《隋书》《旧唐书》《新唐书》等史籍,都对当时的龟兹乐舞做了记载。边塞诗人岑参的《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铤歌》一诗,更是形象地写出了古回纥舞的绝妙风姿。白居易咏西域胡旋舞的诗中所描写的纵横腾踏、旋转如风的舞态,今天仍然可以在维吾尔舞蹈中看到许多相似之处。由于世代相传,兼收并蓄,现代维吾尔的舞蹈有了很大发展,形式更为多样,内容更加新颖。

在众多的传统民间舞蹈中,流行最广的是“赛乃姆”。这种舞蹈有时一人独舞,有时两人对舞,也有时三五人同舞。在乐队伴奏下,群众拍手唱和。当节奏新速、舞步渐急时,舞者、观者的情绪更加炽烈,“加油”“妙啊”的喊声不绝于耳。各地“赛乃姆”风格有所不同,通常冠以地名,有喀什赛乃姆”“伊犁赛乃姆”“库车赛乃姆”“哈密赛乃姆”等。除赛乃姆”之外,“夏地亚那”(意为欢乐的舞)也很受群众喜爱。它是一种民间集体舞蹈。

舞者人数不限,基本步伐以小跳步为主,两臂上举,手掌内外快速翻动,给人以欢乐、轻快之感。还有“萨满舞”也是较为流行的形式。后来发展为一种在节日举行的群众舞会。参加者多为男性,他们随着鼓点的节奏做出连续性的旋转动作,由缓慢而逐渐加速,真是“左旋右转不知疲,千匝万周无已时”。有时甚至旋转到跌倒在地才止。处于沙漠包围中的麦盖提县,还盛行着富有地方色彩的“刀郎舞”,伴奏音乐称为“刀郎赛乃姆”、“刀郎木卡姆”。这种舞蹈的内容大多是反映古代麦盖提人的狩猎活动。

舞蹈的开始、高潮和结束,各有鲜明的节奏。舞蹈动作粗犷健美,演唱曲调热情淳朴。舞会常常通宵达旦,尽兴而散。在吐鲁番哈密盆地,其舞蹈形式也有自己的创造,其中如“纳孜尔库姆”,形式活泼自由,表情幽默、诙谐,往往引人捧腹大笑。此外,在新疆各地的少数名族群众中还盛行盘子舞、手鼓舞、沙巴依舞、火舞、鸡舞等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。新中国成立后,舞蹈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提高,组织了专业化的舞蹈团体,建立了艺术学校舞蹈班。

 40年代就蜚声艺坛的康巴尔汗等舞蹈家,更加充分显示了她们的才华;同时又有许多舞蹈新秀相继涌现。在1959年世界青年联欢会中,新疆维吾尔青年演员阿依图拉表演的《摘葡萄舞》获得了金质奖章,为祖国的舞蹈艺术增添了荣誉。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族也以能歌善舞见称。他们最出色的舞蹈动作是模拟雄鹰的回旋、飞翔,舞姿矫健、轻捷而优美。舞蹈的伴奏乐器是手鼓、六弦琴和鹰笛等。

 弹奏的舞曲充满了高原游牧生活的情调。国内许多音乐、舞蹈艺术家,不远万里,不畏高山反应,来到这里学习和搜集塔吉克族的民间舞蹈艺术,往往是“倾慕而来,满载而归。”哈萨克族人民不仅普遍喜欢诗歌弹唱,也喜欢在冬不拉琴的伴奏下,跳一种叫“卡拉久赫拉”的民间舞蹈。动作简朴、刚健,狼能表达哈萨克牧民囊爽的性格和诚挚的情感。新疆蒙古族的传统舞蹈有“沙吾尔登”、“安代”、“酿酒舞”等。

以卫拉特蒙古人特有的乐器托甫修尔伴奏,这种乐器弹十二组舞曲,以一组乐曲伴奏一组舞蹈。这种形式也是别开生面的。新疆其他少数民族也都有本民族出色的舞蹈:锡伯族的“贝仑舞”、“二人转”;俄罗斯族的踢踏舞、“波力卡”、“其力达士”;塔塔尔族的“阿吉奴其卡”;乌孜别克族传统的手鼓舞;以及达斡尔族、回族的舞蹈,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和别致的风格,是歌舞会上的精彩节新中国成立后,新疆各民族的舞蹈艺术,从形式到内容都更加新颖,在社会主义舞台上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。

 近几年来,新疆各民族的舞蹈艺术家们,受祖国和人民的委托,带着精彩的舞蹈节目,到过亚、非、拉和欧美等二十多个国家,进行了友好访问演出,促进了友谊,交流了文化艺术,受到各友好国家人民的称赞。


编辑:朱莹

责编:宋汶璇

审核:林笑文


 


猜你喜欢

评论已有 0

登录之后才能发表评论

在线咨询

2060845487

0994-2283120

投诉电话

0994-2283120